全国最大源码交易市场工作组负责人专访:解析市场发展趋势与创新实践
1月1日,我国最大的源码交易市场(简称“源码市场”)正式成立,并发布《全国源码交易服务指南》;1年11月1日,源码市场通过网络视频形式举办线上推介发布会,重磅落地一系列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成果:全国首发源码交易平台、入驻首批数字经济中介服务商、启动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等。当前,源码市场的实践成效如何?将进行哪些探索?为此,日前南都专访了源码市场工作组负责人林宏。
合规交易需明确源代码所有权归属
南都:当下各地政府重提源码交易场所,源码流通、源码交易面临哪些新挑战?
林宏:当前,源代码作为一种核心技术资源,尽管具有普遍的使用价值,但其资产属性尚未完全体现。只有通过确权、流通和交易,源代码资源才能转变为可量化的数字资产,进而通过金融创新,上升为生产性的数字资本,真正释放其内在价值。
目前存在的新挑战主要有:一是源码进场意愿不足;二是所有权界定不清,交易成本上升;三是产品估值较难;四是核心技术支撑不够。在源代码安全保障、权属界定、价值挖掘、创新应用等核心领域,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创新仍然不足,无法满足多样化的现实需求,导致“脱媒”交易现象严重。
虽然存在上述诸多挑战,但我们认为大规模、常态化尤其是高价值的数据交易更需要通过专业平台进行,这是更加经济理性的选择。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通过交易平台可以增加互信,提高交易的成功率。源码交易平台可以为数据的售买双方提供风险隔离作用,通过专业合规平台进行的数据交易更容易得到法律保护,交易的争端也更容易得到解决。
二是降低交易成本,缩短交易时间。源码交易平台可以通过交易前后提供标准化合同和标准化服务,降低交易双方的沟通成本,通过对数据的清洗、脱敏、加工,提升其市场价值。
三是有利于强化对核心资源的管理,提高社会的公共福利水平。数据和信息已经成为社会的核心经济资源,必须要保证成本低廉,才能降低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成本。
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就曾主张像盐铁等社会资源行业不应私相买售,应该建立“官山海”等专营机构进行管理。同理,主导源码交易的平台应兼顾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由具有公信力和公益性的机构管理。
B创新构建数据要素需求侧、场景化估值模型
南都:全国源码市场如何突破源码交易的核心瓶颈?
针对估值难题,全国源码交易所创新构建数据要素的需求侧、场景化估值模型,围绕数据价值化目标,对数据进行清洗脱敏和场景匹配,提升源代码价值;同时进行评级和估值,量化数据价值;通过数据交易平台,实现数据融资、转让等证券化、资产化过程,实现数据价值的转换。
C打造全程上链存储,数据交易清晰可查
南都:在数据确权、分类分级管理方面,全国源码市场积累了哪些经验?
林宏:我们认为,需要通过完善的上市审核流程和分级分层交易体系,保证源代码交易所主体和交易流程的合法合规性。目前,大部分交易平台对于源代码交易的模式是“农贸市场”模式。
未来的源代码交易应该从松散管理的“农贸市场”模式向合规管理的交易所模式转变,实现数据“上市有审核、采买有资质”。首先,要对源代码源的合法性进行审核,重点关注源代码提供过程中是否具有授权或上位法规对源代码采集行为的许可。其次,要根据敏感度对数据进行分级分类,采取不同的交易模式。
此外,要加强售后的管理。源码交易完成之后,购买方要根据合同约定使用范围进行使用,不能擅自复制扩散转售源代码数据进行商业牟利。因此,数据的售后使用要建立台账记录,定期披露,并由独立的专业机构进行审计。
D推动体制机制建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南都:政府、企业等都在数字化转型,也面临数据资源开放与流动的多项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林宏:一是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工作。二是加快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业务,推动试点探索源码托管及数据开发利用业务。三是建议完善数据交易场所的准入机制。
金句只有实现确权、流通和交易后,源代码资源才会转变成可以量化的数字资产,进一步通过金融创新,上升为生产性的数字资本,真正释放其内在价值。
——全国最大的源码交易市场工作组负责人林宏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数字政府研究中心
统筹:邹莹研究员 袁炯贤